1976年,毛主席因病在北京逝世,全国人民都陷入到极度悲痛之中,可是令众人诧异的是,在后来给毛主席守灵的人员名单中,竟赫然出现了“黄维”的名字。

要知道黄维曾是蒋介石的死忠,被我军抓捕后的27年间都抗拒改造,是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派。

不过,中央让他为毛主席守灵也是考虑到他与毛主席之间的渊源。

黄维入狱之初曾被人建议处决,最后是毛主席宽大为怀,保住了他的性命。

那么,黄维到底做了什么过分的事?毛主席又为何要保住他?黄维最后改造成功了吗?“榆木脑袋”和“书呆子”不管在国军还是在解放军内部,黄维向来是一个作风古板、循规蹈矩的人,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,但不知灵活变通,所以在战场上虽有功绩,但最终一败涂地。

事实上,黄维这种性格的产生,来源于他独特的成长经历。

1904年,黄维出生于江西省贵溪县的一个贫苦家庭,年幼丧父的他十岁出头便是家里的顶梁柱,所以他异常早熟,比同龄人要稳重、谨慎得多。

由于家境不好、读书机会来之不易,他也格外珍惜,每天劳作之余不忘刻苦学习,私塾里的儒家教育也对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。

17岁那年,黄维顺利考上鹅湖师范,毕业后回乡当起了小学教员,并打算从此教书育人,过上平静的生活。

在学校里,虽然黄维执拗老实的个性颇受欣赏,不过,随着时局转变,他的心态也出现了不小的变化。

由于国家动荡,西方列强、割据军阀和地主阶级都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,普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黄维对此甚为痛心。

就在此时,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,并在校园里宣扬。

然而,这触犯到了当地乡绅的利益,黄维也因此被迫辞职离乡。

1924年,一番辗转之下,他来到了广州,并顺利考入黄埔军校,和周士第、俞济时以及陈赓大将等人成了同班同学,并从此和军队结缘,开始了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。

1927年,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,“白色恐怖”盛行,国共两党一时之间势如水火,黄埔军校的学生也不得不在双方阵营之间做出选择。

由于受到好友宋希濂、杜聿明等人的影响,本来信奉马克思主义的黄维选择跟随了蒋介石。

从此以后,黄维深受国民党“正统思维”熏陶,开始认为“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才是真正救国救民的法宝”。

不仅如此,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,被蒋介石那套“君臣之道”、“忠臣良将”的说辞给蛊惑,对蒋介石数十年如一日地死心塌地,成为了蒋介石最忠心的拥趸。

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在参军早期,尤其是抗日战争过程中,黄维这种固执、愚忠的性格其实也起到过不少正面作用。

1937年9月下旬,黄维接任第18军第67师师长一职,率部抵抗来袭的日军。

而在淞沪会战期间的罗店之战则是黄维的成名作。

面对两万余人日军精锐部队的猛烈进攻,黄维硬是坚守了8天,打到最后,他手下的三个团长,一个战死两个重伤,师部除了一个电报员,连文书和炊事员都拿枪上阵了。

虽然在战后整编中,67师活着的人连一个团的人数都凑不齐,但黄维成功抵挡了日军的进攻,为其他战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,也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。

当时国民党的宣传机构大肆表彰黄维,称他勇气可嘉,但也有一些人认为,他指挥死板、不知变通,所以“榆木脑袋”、“书呆子”等称号便流传开来。

当然,蒋介石非常喜欢这样的部下,所以他特意在赴江西途中接见了黄维,并打算送他一张照片留念。

黄维号为“悟我”,然而蒋介石在题字时却出现了笔误,写成了“培我”。

黄维不知这是无意之失,还以为蒋委员长是有心栽培他,所以当即将自己的号改为“培我”,此后对蒋介石更加死心塌地,做事方式也愈发死板。

这种性格很快便让黄维吃了个大亏。

抗战期间,国民党腐败之风盛行,甚至连军粮供应都出现了问题,不是发了霉就是被掺了沙石,士兵伙食不好,战斗力大为削弱。

黄维身为师长,对此十分担忧,便向军政部门写报告,还递交劣质军粮作为物证。

然而,当时的军政部长是何应钦,此人本就是个大贪官,对军粮一事自然心知肚明,所以黄维这是撞枪口上了。

很快被何应钦倒打一耙,称他有意鼓动部队造反,事情越闹越大,甚至闹到了蒋介石那里。

当然,蒋介石非常清楚黄维的为人,只是给他换了岗位,但黄维是个直肠子,对于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早已厌倦,在加上他和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有矛盾。

于是他便对蒋介石表示,“如果抗战不能胜利,就是国家腐败造成的,我宁愿回家种地,也不同流合污”。

说着便带领着一家老小回到了江西老家。

这一歇就是五年,直到1944年日军侵入贵州,直接威胁到重庆,蒋介石这才将黄维请回来,让他主持练兵工作。

此后一年间,黄维培训新兵共6000余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黄维古板的性格对练兵极为有益。

在他手上出来的新兵都纪律严明、骁勇善战,培训结束后他们被分编为三个军,为抗战事业注入了崭新的血液。

而黄维不计前嫌、临危受命的行为也在军中收获了尊重。

解放战争期间,黄维不愿意参加“中国人打中国人”的内战,所以还是继续自己的旧工作,打算仿照美国西点军校的体制,在武汉筹办新制军官学校,为国民党培养陆海空三军军官。

但1948年8月,淮海战役悄然打响,国民政府国防部在南京召开的军事会议彻底打乱了黄维的计划。

蒋介石决定组建十二兵团,并让黄维担任司令一职。

但黄维办军校渐入佳境,所以根本不想干,蒋介石当即严厉批评了他,甚至拿起拐杖作势要打他。

黄维虽然心里不情愿,但出于忠心,他最终选择接过了这个重担,而正是这一决定,导致了黄维后续惨淡的结局。

惨无人道的毒气战1948年11月9日,淮海战役打响不久后,解放军率先拔得头筹,很快便重挫黄百韬部队,并将其逼到了碾庄地区。

蒋介石见爱将被困,顿时心急如焚,于是便找到了黄维,让他前去支援。

然而,黄维明白,碾庄地区已经被解放军层层包围,此次支援只是凶多吉少,但见到蒋介石忧心的神态,黄维自然没有拒绝,很快便率领着十二军团毅然决然地前进。

后续战斗的进展果然不出黄维所料,由于解放军以逸待劳,黄维的军队虽火速投入战斗,但很快便落入下风,不仅没能成功营救黄百韬,甚至连自己的部队也身陷重围。

就在黄维焦头烂额、不知所措的时候,蒋介石发来了电报,要求他带领十二军团,前往宿县和杜聿明会合。

黄维对这个提议有些不满,他和杜聿明年轻时曾是同学,但两人向来不和,在军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。

更为重要的是,黄维认为从碾庄到宿县,解放军一定早已布下了“口袋阵”,到时候别说是和杜聿明会合,恐怕连自己的小命也要丢了。

黄维的几个部下也看清了这点,于是纷纷劝他不要去宿县,朝着固镇方向突围,恐怕还有一线生机。

不过,这可是蒋介石的命令,黄维这个榆木脑袋根本没有忤逆过蒋介石的意思,他明知这次路途险恶,但还是决定听从命令,向宿县方向冲去。

可没走多久,便再次遭遇解放军的伏击,这回十二军团损失更为惨重。

前有追兵、后有堵截,对于黄维来讲,这已经是个死局,不过,他仍旧没有放弃,而是想出了一个残忍的办法——用毒气开路。

要知道,在二战结束后,使用毒气已经被国际社会明令禁止,所以黄维的部下并不同意,连他自己也有所顾虑。

于是,他拨通了打到南京的电话,打算将决定权交给自己尊敬的蒋介石,没想到的是,听完使用毒气的方法,蒋介石连说了三个“好”,并表示就这么办。

就这样,黄维惨无人道地动用了化学武器,大批毒气弹向解放军的阵地投下。

然而,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,这些恶毒的伎俩根本无济于事,黄维的突围计划最终破产,英勇的解放军顺利拿下十二兵团司令部。

1948年12月15日,第12兵团除了胡琏等人逃脱外,整个兵团彻底覆灭。

毛主席力排众议救下黄维由于黄维在战争中惨无人道地使用了毒气,所以在黄维被解放军俘虏后,很多人都要求将黄维立即处决。

然而却被毛主席拦下了,毛主席表示,“黄维已经被我军俘虏,对待俘虏,要以宽大为主”。

随后亲自下令,免除了黄维的死刑,只是将其投入功德林监狱关押。

在被关期间,黄维得知打败他的正是黄埔军校的老同学陈赓大将,并且知道了陈赓大将是故意放弃已有阵地、从而诱敌深入,才取得最终的胜利。

不过,黄维的书呆子气质始终没变,得知此事后,他非但没有懊恼,反而笑着说,“败在陈赓的手上不算冤枉,陈赓是我的同班同学,在学校里我就比不过他”。

也正是在这种书呆子的固执之下,即便被俘,黄维仍旧不改对蒋介石的“愚忠”。

在改造期间,他一度拒不配合,上课时还经常闹事,还在监狱里鼓捣永动机,严重扰乱了解放军对战俘的改造工作。

不过,纵然这样,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还是对黄维非常关照。

他刚入狱时患有五种结核病,经过医护人员四年的精心治疗和护理,这些病症最终都得到了根治。

不仅如此,在饮食起居上,黄维也享受到了基本保障,餐桌上每天都会有牛奶、鸡蛋和肉,即便在我国最困难的时期,也从来没有中断过肉类的供应。

1963年11月的一天,在组织的安排下,黄维与妻子见面。

双方嘘寒问暖一番后,黄维得知。

原来自己被俘后,蒋介石根本没有探听他的下落,更没有设法营救,只是觉得被解放军抓到必死无疑,所以匆匆给他举行了葬礼。

效忠了一辈子的国民党和蒋介石,竟然对自己弃之如敝履,这让黄维非常伤心。

反观共产党,不仅没有杀了他,还耐心地照顾他,并很好地安置好了自己的妻子与孩子的工作生活。

想到这些,黄维有些惭愧也有些感动,从此以后,他不再抗拒改造,而是真心地接受改造。

1975年12月,作为最后一批被释放的战犯,黄维获得特赦。

随后,他进入政协工作,任文史专员,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

一年后,毛主席不幸离世,黄维被列入守灵人员名单。

他一时之间惊诧不已,在和工作人员交流后才知道,原来自己当年能侥幸活命,正是毛主席的决定。

如今毛主席离世,他百感交集,当即涕泪横流,久久不能平静。

晚年间,黄维也曾写过大量回忆文章,表达了自己的悔意。

不仅如此,他还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统一。

在给台湾旧同事的信中,他写道:“祈求祖国统一,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如统一早日实现,我当亲赴台湾与你们把酒言欢”。

可惜的是,1989年3月20日黄维在家中突发心脏病离世,他最终没有见到祖国和平统一的那一天。

不过,随着我国越来越强大,两岸人民回归的心情越来越强烈,他的心愿必将得以实现。

  • 记载
年轻的阿姨在线播放 2023-06-04 03:34:49

1976年,毛主席因病在北京逝世,全国人民都陷入到极度悲痛之中,可是令众人诧异的是,在后来给毛主席守灵的人员名单中,竟赫然出现了“黄维”的名字。

要知道黄维曾是蒋介石的死忠,被我军抓捕后的27年间都抗拒改造,是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派。

不过,中央让他为毛主席守灵也是考虑到他与毛主席之间的渊源。

黄维入狱之初曾被人建议处决,最后是毛主席宽大为怀,保住了他的性命。

那么,黄维到底做了什么过分的事?毛主席又为何要保住他?黄维最后改造成功了吗?“榆木脑袋”和“书呆子”不管在国军还是在解放军内部,黄维向来是一个作风古板、循规蹈矩的人,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,但不知灵活变通,所以在战场上虽有功绩,但最终一败涂地。

事实上,黄维这种性格的产生,来源于他独特的成长经历。

1904年,黄维出生于江西省贵溪县的一个贫苦家庭,年幼丧父的他十岁出头便是家里的顶梁柱,所以他异常早熟,比同龄人要稳重、谨慎得多。

由于家境不好、读书机会来之不易,他也格外珍惜,每天劳作之余不忘刻苦学习,私塾里的儒家教育也对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。

17岁那年,黄维顺利考上鹅湖师范,毕业后回乡当起了小学教员,并打算从此教书育人,过上平静的生活。

在学校里,虽然黄维执拗老实的个性颇受欣赏,不过,随着时局转变,他的心态也出现了不小的变化。

由于国家动荡,西方列强、割据军阀和地主阶级都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,普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黄维对此甚为痛心。

就在此时,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,并在校园里宣扬。

然而,这触犯到了当地乡绅的利益,黄维也因此被迫辞职离乡。

1924年,一番辗转之下,他来到了广州,并顺利考入黄埔军校,和周士第、俞济时以及陈赓大将等人成了同班同学,并从此和军队结缘,开始了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。

1927年,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,“白色恐怖”盛行,国共两党一时之间势如水火,黄埔军校的学生也不得不在双方阵营之间做出选择。

由于受到好友宋希濂、杜聿明等人的影响,本来信奉马克思主义的黄维选择跟随了蒋介石。

从此以后,黄维深受国民党“正统思维”熏陶,开始认为“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才是真正救国救民的法宝”。

不仅如此,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,被蒋介石那套“君臣之道”、“忠臣良将”的说辞给蛊惑,对蒋介石数十年如一日地死心塌地,成为了蒋介石最忠心的拥趸。

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在参军早期,尤其是抗日战争过程中,黄维这种固执、愚忠的性格其实也起到过不少正面作用。

1937年9月下旬,黄维接任第18军第67师师长一职,率部抵抗来袭的日军。

而在淞沪会战期间的罗店之战则是黄维的成名作。

面对两万余人日军精锐部队的猛烈进攻,黄维硬是坚守了8天,打到最后,他手下的三个团长,一个战死两个重伤,师部除了一个电报员,连文书和炊事员都拿枪上阵了。

虽然在战后整编中,67师活着的人连一个团的人数都凑不齐,但黄维成功抵挡了日军的进攻,为其他战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,也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。

当时国民党的宣传机构大肆表彰黄维,称他勇气可嘉,但也有一些人认为,他指挥死板、不知变通,所以“榆木脑袋”、“书呆子”等称号便流传开来。

当然,蒋介石非常喜欢这样的部下,所以他特意在赴江西途中接见了黄维,并打算送他一张照片留念。

黄维号为“悟我”,然而蒋介石在题字时却出现了笔误,写成了“培我”。

黄维不知这是无意之失,还以为蒋委员长是有心栽培他,所以当即将自己的号改为“培我”,此后对蒋介石更加死心塌地,做事方式也愈发死板。

这种性格很快便让黄维吃了个大亏。

抗战期间,国民党腐败之风盛行,甚至连军粮供应都出现了问题,不是发了霉就是被掺了沙石,士兵伙食不好,战斗力大为削弱。

黄维身为师长,对此十分担忧,便向军政部门写报告,还递交劣质军粮作为物证。

然而,当时的军政部长是何应钦,此人本就是个大贪官,对军粮一事自然心知肚明,所以黄维这是撞枪口上了。

很快被何应钦倒打一耙,称他有意鼓动部队造反,事情越闹越大,甚至闹到了蒋介石那里。

当然,蒋介石非常清楚黄维的为人,只是给他换了岗位,但黄维是个直肠子,对于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早已厌倦,在加上他和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有矛盾。

于是他便对蒋介石表示,“如果抗战不能胜利,就是国家腐败造成的,我宁愿回家种地,也不同流合污”。

说着便带领着一家老小回到了江西老家。

这一歇就是五年,直到1944年日军侵入贵州,直接威胁到重庆,蒋介石这才将黄维请回来,让他主持练兵工作。

此后一年间,黄维培训新兵共6000余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黄维古板的性格对练兵极为有益。

在他手上出来的新兵都纪律严明、骁勇善战,培训结束后他们被分编为三个军,为抗战事业注入了崭新的血液。

而黄维不计前嫌、临危受命的行为也在军中收获了尊重。

解放战争期间,黄维不愿意参加“中国人打中国人”的内战,所以还是继续自己的旧工作,打算仿照美国西点军校的体制,在武汉筹办新制军官学校,为国民党培养陆海空三军军官。

但1948年8月,淮海战役悄然打响,国民政府国防部在南京召开的军事会议彻底打乱了黄维的计划。

蒋介石决定组建十二兵团,并让黄维担任司令一职。

但黄维办军校渐入佳境,所以根本不想干,蒋介石当即严厉批评了他,甚至拿起拐杖作势要打他。

黄维虽然心里不情愿,但出于忠心,他最终选择接过了这个重担,而正是这一决定,导致了黄维后续惨淡的结局。

惨无人道的毒气战1948年11月9日,淮海战役打响不久后,解放军率先拔得头筹,很快便重挫黄百韬部队,并将其逼到了碾庄地区。

蒋介石见爱将被困,顿时心急如焚,于是便找到了黄维,让他前去支援。

然而,黄维明白,碾庄地区已经被解放军层层包围,此次支援只是凶多吉少,但见到蒋介石忧心的神态,黄维自然没有拒绝,很快便率领着十二军团毅然决然地前进。

后续战斗的进展果然不出黄维所料,由于解放军以逸待劳,黄维的军队虽火速投入战斗,但很快便落入下风,不仅没能成功营救黄百韬,甚至连自己的部队也身陷重围。

就在黄维焦头烂额、不知所措的时候,蒋介石发来了电报,要求他带领十二军团,前往宿县和杜聿明会合。

黄维对这个提议有些不满,他和杜聿明年轻时曾是同学,但两人向来不和,在军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。

更为重要的是,黄维认为从碾庄到宿县,解放军一定早已布下了“口袋阵”,到时候别说是和杜聿明会合,恐怕连自己的小命也要丢了。

黄维的几个部下也看清了这点,于是纷纷劝他不要去宿县,朝着固镇方向突围,恐怕还有一线生机。

不过,这可是蒋介石的命令,黄维这个榆木脑袋根本没有忤逆过蒋介石的意思,他明知这次路途险恶,但还是决定听从命令,向宿县方向冲去。

可没走多久,便再次遭遇解放军的伏击,这回十二军团损失更为惨重。

前有追兵、后有堵截,对于黄维来讲,这已经是个死局,不过,他仍旧没有放弃,而是想出了一个残忍的办法——用毒气开路。

要知道,在二战结束后,使用毒气已经被国际社会明令禁止,所以黄维的部下并不同意,连他自己也有所顾虑。

于是,他拨通了打到南京的电话,打算将决定权交给自己尊敬的蒋介石,没想到的是,听完使用毒气的方法,蒋介石连说了三个“好”,并表示就这么办。

就这样,黄维惨无人道地动用了化学武器,大批毒气弹向解放军的阵地投下。

然而,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,这些恶毒的伎俩根本无济于事,黄维的突围计划最终破产,英勇的解放军顺利拿下十二兵团司令部。

1948年12月15日,第12兵团除了胡琏等人逃脱外,整个兵团彻底覆灭。

毛主席力排众议救下黄维由于黄维在战争中惨无人道地使用了毒气,所以在黄维被解放军俘虏后,很多人都要求将黄维立即处决。

然而却被毛主席拦下了,毛主席表示,“黄维已经被我军俘虏,对待俘虏,要以宽大为主”。

随后亲自下令,免除了黄维的死刑,只是将其投入功德林监狱关押。

在被关期间,黄维得知打败他的正是黄埔军校的老同学陈赓大将,并且知道了陈赓大将是故意放弃已有阵地、从而诱敌深入,才取得最终的胜利。

不过,黄维的书呆子气质始终没变,得知此事后,他非但没有懊恼,反而笑着说,“败在陈赓的手上不算冤枉,陈赓是我的同班同学,在学校里我就比不过他”。

也正是在这种书呆子的固执之下,即便被俘,黄维仍旧不改对蒋介石的“愚忠”。

在改造期间,他一度拒不配合,上课时还经常闹事,还在监狱里鼓捣永动机,严重扰乱了解放军对战俘的改造工作。

不过,纵然这样,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还是对黄维非常关照。

他刚入狱时患有五种结核病,经过医护人员四年的精心治疗和护理,这些病症最终都得到了根治。

不仅如此,在饮食起居上,黄维也享受到了基本保障,餐桌上每天都会有牛奶、鸡蛋和肉,即便在我国最困难的时期,也从来没有中断过肉类的供应。

1963年11月的一天,在组织的安排下,黄维与妻子见面。

双方嘘寒问暖一番后,黄维得知。

原来自己被俘后,蒋介石根本没有探听他的下落,更没有设法营救,只是觉得被解放军抓到必死无疑,所以匆匆给他举行了葬礼。

效忠了一辈子的国民党和蒋介石,竟然对自己弃之如敝履,这让黄维非常伤心。

反观共产党,不仅没有杀了他,还耐心地照顾他,并很好地安置好了自己的妻子与孩子的工作生活。

想到这些,黄维有些惭愧也有些感动,从此以后,他不再抗拒改造,而是真心地接受改造。

1975年12月,作为最后一批被释放的战犯,黄维获得特赦。

随后,他进入政协工作,任文史专员,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

一年后,毛主席不幸离世,黄维被列入守灵人员名单。

他一时之间惊诧不已,在和工作人员交流后才知道,原来自己当年能侥幸活命,正是毛主席的决定。

如今毛主席离世,他百感交集,当即涕泪横流,久久不能平静。

晚年间,黄维也曾写过大量回忆文章,表达了自己的悔意。

不仅如此,他还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统一。

在给台湾旧同事的信中,他写道:“祈求祖国统一,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如统一早日实现,我当亲赴台湾与你们把酒言欢”。

可惜的是,1989年3月20日黄维在家中突发心脏病离世,他最终没有见到祖国和平统一的那一天。

不过,随着我国越来越强大,两岸人民回归的心情越来越强烈,他的心愿必将得以实现。

<dfn id="sY29b73nIa"></dfn>

    年轻的阿姨在线播放《年轻的阿姨在线播放》由来

    编辑
    1.年轻的阿姨在线播放显然他并不相信夏天可以躲闪开他的战刀,在他的印象之中,整个魔界只有王宝一个人可以躲闪开他的战刀,当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所以他才跟了王宝的,至于现在的夏天,那对于他来说,完全没有任何的威胁。
           2.林晚枫一路风风火火的回到了王府,跑到厨房里随便吃了点东西填饱肚子以后,就准备去书房找傅郁之汇报,脚还没有跨出门槛,抬头就看到王管家迈着小步跑了过来。
           3.”齐王说道,随后他对着火麒麟挥了挥手,他可不敢去摸火麒麟,毕竟火麒麟体表的那层青火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           4.“这两个人真不知道每天斗什么,怎么斗,都只是垫底的而已,她们两个这么打下去的话,半个小时也分不出胜负。
           5.特别是当他听到承诺这两个字的时候,他彻底的对夏天服气了:“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,可以来找我喝酒。

    年轻的阿姨在线播放《年轻的阿姨在线播放》起源

    <b dropzone="3bBGpmMYzLrFj"><sub id="cBXukWLW"></sub></b>
      <bdo id="r3KpziJMZXogch"></bdo>
      1.年轻的阿姨在线播放组队拼杀,酣畅淋漓的出击对抗,一系列的副本重温,迎接很多的妖魔鬼怪,挥洒汗水斗智斗勇。
             2.在整体的游戏任务中挑战,任何场景都有着奇幻的色彩,全新的冒险行动开始;
             3.任务奖励系统软件是丰富多彩的,也有各种各样的隐藏奖励,必须由玩家自己发现。
             4.新的世界产生了大量的元素,各种各样小宠物的养成游戏玩法,跟他们一起作战探险获得升级的能量。
             5.闪耀的坐骑可以收集起来,萌动的新宠物可以搭配,玩家在抢手的新元素中冒险;
             6.积极参与各种活动,完成任务获得丰厚物资奖励,界突破到足够高你才能击败更多的妖魔;"
      参考资料